一个双娃爸爸的芬兰行纪

2018 年 11 月 15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84 篇文章

作者:姜剑涛,一个希望闺女快乐的大土豆,一个有点小思想的文艺中青年,一个对教育有点小想法的双娃爸爸,行摄旅拍的超级爱好者

题图:作者在芬兰的一次失败的爆玉米花经历~~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土大土豆,今年夏天和我们一起去了芬兰。11月25日芬兰分享会上,他也会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芬兰之行见闻和感受。现场还有神秘的小礼物、大礼物、原汁原味的芬兰游戏和体验哦(文末有报名链接)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每一个做家长的愿望。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带着对答案的渴望,我来到芬兰,参加了由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与一土教育联合举办的未来教育论坛。

因为最早是在一土教育的公众号上看到这个活动招募,所以以为是一次家长的聚会和学习,到了芬兰才发现,我是唯二的大土豆(一土学生家长),另一位是一土学校的创始人李一诺女士。

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土学生家长的代表,负责给同行的朋友解答关于一土学校的情况。不过惭愧的是,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连孩子在一土的班主任是谁都说不出来。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是因为我太信任一土,信任一土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办学理念,所以孩子在一土,由谁来做班主任,那是学校的事情了。

01
 

信任是选择一土的基础,信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信任也是芬兰教育的起点。信任,简单,平等,均衡,自然,是在芬兰的日子里听到最多的词汇,它们一起构建了这个教育理想国的架构,也是芬兰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唯书本、成绩、排名作为衡量学生和教育结果的指标,而是给老师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去设计适合学生,适合社会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维度,不让他们早早地进入到竞争的环境中。

在芬兰,没有挑学校、挑班级、挑老师的情况,因为每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几乎是一样的,每一位老师都会用自己的努力来支持学生在适合他的发展方向上发展。

因为信任,因为均衡,芬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就近上学。在参观坦佩雷市的高卡亚里维小初中的过程中,负责接待的八年级学生告诉我们,她们远的离校五公里,近的不到一公里,基本上是自己骑车或者走路来上学。

这些学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能源兴趣小组的成员,除了课业还需要每周花三个小时开展可持续发展能源相关的课题。教室的墙上贴着他们对气候、环保材料、循环利用的研究结果。带领这些孩子做研究的是一位理科老师,她可以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她运用现象教学的方式,融合她所需要教授的知识,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和课题。

芬兰的很多学校参加了“绿旗子”项目(一个旨在加强环保意识的推广活动),并且纷纷推出了各种学习主题和项目小组,高卡亚里维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小组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们还邀请我们一起参加他们设计的,一个类似于叠叠高的游戏。

他们把动物、植物、海洋、空气、土壤作为好的元素搭起了叠叠高,然后把交通、能源、工厂作为污染的因素。通过特定的条件,抽取好的因素,增加坏的因素,随着好的因素越来越少,坏的因素越来越多,我们搭起的叠叠高就会坍塌,就如同我们的生态一样。

学生们设计的一个类似于叠叠高的游戏

 

这个简单的游戏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当我们肆意通过现代化手段破坏自然环境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就会坍塌的过程和结果,还让他们成了小小的环保宣传员和环保导师,可以去影响其他的学生以及我们这些成人。

 

在知识学习之外,芬兰的学校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在高卡亚里维学校,我们既看到了二年级小同学在上手工编织课,还看到了七年级同学正在上的烹饪课。

手工课基本上是小学生的必修课,而家政课则是七年级同学的必修课。七年级的同学要在这一年,通过家政课的学习,学会各种家务技能以及各种美食菜肴,八年级以后可以继续选修。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学会独立生活,更可以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偏向,进一步为将来选择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做准备。

02
 

这次芬兰之行中,除了被教育理念所打动,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芬兰人与自然的关系。芬兰整个社会、学校都非常注重环保,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自然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人与自然是有机的一体。每个人都有通过自然获得资源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维护环境不被破坏的义务和职责。

 

 

在参观蜻蜓自然学校的时候,我们观摩了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这里上的自然课。除了教小朋友认识动植物以外,老师们更多的是让孩子了解:在自然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譬如:可以采摘浆果,但是不可以爬树掏鸟窝;可以野炊,但是不可以在河边点篝火等等野外生活法则。

 

芬兰人没有把“了解自然”当成一个必修的知识点让孩子去记忆背诵,而是作为生活的基本常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去体会。所以,在芬兰,10岁的孩子就可以去丛林里摘蘑菇和浆果,而不会中毒,因为识别植物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蜻蜓自然学校的后面有一大片原生态丛林,来这里上课的孩子可以在野外环境里学习,也可以体验实践有意思的野外生存技巧。我也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一把:学习昆虫的结构,了解杜松子树的雌雄异体,记住了秋天从绿到红的色彩,以及爆了一次失败的爆米花。

03

结束了对自然学校的走访,我们来到了卡门聂米学校的初中部。大家纷纷被这里的手工课教室所震撼。从3D打印机到手工绘图,从电动车床到基础工具,从手工模型到感应器件,这里几乎可以找到能想到的所有手工工具和内容。

 

动手能力是独立生存的基础,也是辨证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做家政,做基础编织,做创意道具,做高级模型,我们参观的每所学校里都遇到了各种手工课程。不同的课程,相同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他们可以完成的工作,是芬兰老师和社会的共识。

 

卡门聂米初中部的手工课教室

 

芬兰的学生不是固定在一间教室里上课,他们会出现在家政间、手工房、音乐教室、厨房、森林、营地……各种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很多课程里都不仅仅教授一种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融汇各种知识,跨学科学习,这种基于现实和项目的教学方式,就是芬兰最有名的教学法:现象式教学,这个教学法的扎根得益于芬兰深厚的师资力量,向外拓展的教学空间以及全社会的教育意识。这个教育体系,是芬兰人结合自己的国家特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探索而最终建立起来的。我想,无论在PISA上的排名如何,芬兰人都会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是最适合芬兰的教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在论坛工作坊里的老师提到的一句中国谚语,这也许是对芬兰现象教学目的的一个很好的总结。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一堆知识点,而是让孩子们理解这些知识,通过自己动手自己体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进而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逻辑、价值观,当具备了这些后,他们才能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去构建自己的人生作品。

 

 

蔡瑜琢教授在“Finnish lessons & What China can learn?”的演讲中说到,芬兰教育对中国而言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面镜子。在参观完学校以及参加了各个工作坊之后,对这个提法,我深深认同。

 

芬兰的教育方法虽不能照搬到中国,中国家长也不能为了孩子都移民到芬兰,但做为家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参照芬兰的教育方法和体系,去构建自己的家庭教育原则,给孩子足够多的信任、空间和耐心;努力带孩子走入户外,接触自然,力所能及地培养自然意识;甚至可以尝试把现象教学的思路运用到家庭生活里去,让孩子在生活里学习,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把我们的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不对自己的成绩和外在激励过于敏感,引导他们寻找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目标。

作为一个非教育从业人员的普通家长,给孩子找到适合她的学习方法和道路也许更现实一些。我无法给孩子提供有“最好”两个字的标签的所有教育产品,一方面我得不到,更重要的是,也未必适合孩子。引导她们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也许远远好过将来替她们去做选择。若干年后,“爱与放手”,或许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活动预告
这个寒假我们将再次深入探访芬兰,在冰雪世界中领略“美力芬兰”的自然之美,设计之美,教育之美,全人之美。(👈点击了解详情)   11月25日(周日)上午10点,我们将举行芬兰行的行前分享会,和大家共同探究芬兰教育的魅力。分享会日程如下:   1. 认识芬兰,通过多种方式介绍芬兰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设计艺术与教育; 2. 芬兰故事,邀请参加过前几次芬兰行的嘉宾分享自己眼中的芬兰; 3. 芬兰行旅,详细讲解芬兰行程,并布置给孩子的行前任务清单,做好深度了解芬兰的准备; 4. 自由交流,回答大家关于芬兰、芬兰教育、芬兰之行的问题; 5. 游戏环节,小朋友们体验原汁原味的芬兰游戏。 参加分享会的小朋友会得到一份来自芬兰的小礼物,现场还会有一份大礼送出哦 👇   在这本书里,擅长搞笑的Tatu和Patu会用风趣幽默、儿童易懂的英语介绍芬兰的形成、传统和历史文化。来把他们带回家吧~     想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吗?扫描客服黑土二维码,报名我们的芬兰行前分享会吧(当天活动有直播,不能来现场的朋友可添加客服微信,获取直播链接)
现场容量有限,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电话通知联系您。

 

 

芬兰冬令营日程安排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