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土:如何赋能孩子,充盈面对未来?

2019 年 7 月 4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30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一土广州,小土豆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来体验种植过程

作者:托马mama,书种子儿童阅读创始人,两个孩子的妈妈,践行阅读陪伴教育。

 

我时常觉得,教育孩子,就像种下一棵树。那么种下一棵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怎样才算是种好了呢?什么样的树才算得上是好的树呢?长得高,是评判一棵树的唯一标准吗?如果没有树根没有足够生长的空间,它能健康长大吗?

 

1

上周,我很荣幸受邀参与了一土广州的项目展示日。在多次错过之后,我终于近距离、多角度看见了小土豆们的PBL学习成果。

 

浏览完孩子们手绘展板上的信息,了解到他们本次项目制学习的主题“拯救花坛”。去年冬天的某个大课间,小土豆们一如往日地在花坛边玩耍,他们发现老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爬花坛、踩花坛,仿佛丝毫不关心那些植物的安危。看着花坛里奄奄一息的龟背竹,两个年级的小土豆一起担心起来。他们思考着如何去保护、去拯救这些植物呢?于是“总有人爬花坛、踩花坛怎么办?”便成为了这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今年要去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用展板说明探究主题确定的过程

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充满了趣味性与逻辑性。

 

头脑风暴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首先,孩子们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大开脑洞,罗列出自己能想到的一切对花坛的拯救办法;接下来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敲定了四大解决方案:

1. 制作标识牌/警示牌

2. 先救活没死的小苗

3. 再种一些种子下去

4. 花坛外围做围栏加以保护

 

改造花坛并非易事,孩子们通过写申请书的方式来争取校长对他们花坛改造计划的肯定与支持。

孩子们写给校长的信(滑动查看更多精彩)

针对每一个可行的方案,孩子们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探索学习、动手实践。

 

植物生死实验记录单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最终,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一群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让花坛获救,一别原来颓败的模样。

 

 

2

 

然而,拯救花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穴盘里育好的苗遭到一场暴雨突如其来的毁灭;地里长势甚好的植物屡次在无人照看的时段遭到人为破坏……这又刺激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行动。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小苗被暴雨袭击,需要募集款项购买新的种子,便由看过的电影找到灵感——拍摄微电影募款。他们全程操刀创作了一部集体作品——《一场危机》,剧本、道具、演员、拍摄甚至后期剪辑,几乎都是孩子们独立完成。

工作人员表

 

展示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这部电影的首映。孩子们还根据之前field trip前往电影院的经验,照着真实的电影票券的信息,绘制了电影票,售卖筹款:

 

小土豆”自制电影票(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专门的放映厅

 

此外,电影放映还有正规的检票流程。两个孩子站在门口,其中一个彬彬有礼地请观众出示电影票,然后一本正经地用打孔机在票上打个孔,代表已经检票了,同时有点儿羞涩又很有礼貌地告诉你“你好,今天放映的电影是《一场危机》,10点钟正式放映。”另一位接过检过的票,看一眼,然后双手递还回来:“您的位置是x排x座,祝您观影愉快”。

电影及戏剧演出检票中

首映会上,一年级的小土豆们还带来一个小戏剧《小苗的欢笑与眼泪》,从小花草的视角演绎了花草的一生,用自己编排的戏剧去影响更多的人,拯救花坛,爱护环境。最后,小土豆们身穿黑衣手捧蜡烛,读出小花草的心情日记,以此为首映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部小电影以及戏剧演出的所有门票收入以及孩子们售卖零食与冰箱贴的收入,都以广州一土的名义捐赠给了他们曾经参与环保活动的公益组织——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

 

现场售卖用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做成的冰箱贴

 

自制爆米花售卖中

捐赠仪式

 

3

这样一个课程的探索与学习,这样一场课程的成果展示,台上的他们收获了什么呢?台下的我们呢?

 

我虽然不是一土的家长,但是一直很认同一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一年前我为儿子托马斯择校的时候。从实地探访一土,看到一土的教室、一土的课堂、一土的老师和一土的孩子开始,我也在后来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带领一土孩子的校外活动中愈发认同。  

在展示日当天,我看着那些额头上密布汗珠穿梭奔忙的孩子、看着台上偶有小失误却不慌不忙没有压力的孩子、看着准备上场隔着舞台会相互打气的孩子、看着这些认真、真实创作自己作品的孩子……我由衷地希望这样的孩子,能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海报讲解

 

展板介绍

好奇心被保护,求知欲被理解,在寻求答案的路上有人陪伴、协助和引领,对儿童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拯救花坛”这件事,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是一个被布置下来的功课吗?所谓的解决方案只是一次“脑洞大开”的突发奇想吗?我们真的可以去完成这件事情?改变这个现状吗?

 

在一土,老师们不会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凌驾于孩子之上,强行灌输,而是基于世界的真实和孩子的体验,引导和协助孩子用他们的方式和觉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获得知识、能力与价值感。教育的赋能,在孩子们一次次通过学习与支持,在找到认知、参与、改变世界的力量与方法中得以实现。

但我们所经历过的或者见过的多数教育,教育者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强行输入自己已知的既定事实,并且不允许孩子追问,因为这就是答案,唯一的答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这样被我们忽略甚至是省略了。这好比孩子面前有一条河,正当他思考怎样才能安全渡河的时候,许多人巴不得有一辆直升机,直接把孩子提溜着就过了河,然后再给孩子一本《安全渡河手册》,告诉他过河就是这么一回事。许多孩子的探索欲、能动性、自主性在这种反复的“爱护和帮助”下被剥夺。

记得在一个读书分享活动上,有一位家长问我“如果我们的孩子能活到2100年,未来80年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什么才是他们需要的?”

这个问题一问完,现场一片沉默……

有些教育教你刷题,有些教育教你学习,有些教育教你生活,一土显然是最后一种。

 

孩子们亲手实践

写在最后:

我曾经带领一土的孩子在学校附近的小农场开展过几次活动,他们大多让人觉得自在自如,不慌不忙,在偌大农场里,依循规则自得其乐。

 

展示日那天,我在排队买水的时候,后边站着的婆婆询问我是不是过来探校的,然后热情地对我推荐了一番一土,最后对我说了一句“来吧!不会后悔!” 

 

认同学校的家长,爱护学生的学校,热爱教育老师,大家相互支持着去寻找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希望这样的学校、老师、家长越来越多,为了那些可以自在并真实长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