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就只是玩游戏吗?

2018 年 11 月 15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80 篇文章

作者:馨竹&玥雯

题图:《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中)和一诺(右)对谈

总有家长说,“在游戏和学习中,我还是习惯性选择让他学习!”

科恩笑了一会说,我会很严肃地告诉你:“No!Play is learning! Play is deep learning!”

 

在11月3日一土举行的“游戏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孩子在玩中自在成长”的主题分享中,《游戏力》(Playful Parenting)作者、“游戏力”的发明人劳伦斯·科恩博士用他一贯幽默诙谐的语言,自曝自己身为人父的成长经历、有关那支著名的“玩具手枪”的故事,以及和孩子一起共度的那些看似傻傻的,但却充满了爱与倾听的温暖时刻。

 

3个小时的分享,大家大呼不过瘾!

错过了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为你整理了一些精彩的片段,希望这些文字和分享,可以让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能在飞快的生活节奏和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中稍停片刻,重新去思考:

 
  • 父母这一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

  • 我希望成为怎样的父母?

  • 什么对我是重要的?

  • …….

 
1
 
游戏力仅仅是游戏吗?

很多第一次接触游戏力的父母会认为,游戏力就是和孩子玩游戏。实际上,游戏力的核心是构建亲子情感联结,完整的游戏力包含游戏和理解情绪。

 

“安全感是孩子成长中所有的基础。很多人以为游戏力是和孩子玩的技巧,其实要深奥得多。正如科恩博士所说,游戏力是用游戏和理解情绪的方式与孩子联结。它不仅是一些技巧,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真正看到孩子的方式。在游戏中,孩子感觉安全放松,而安全感是孩子一切发展的基础。”一诺如此理解游戏力。

 

科恩问在场的成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能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现场很少有人举手。科恩博士继续说,“20 年后如果我有机会来,我会继续问在坐父母的孩子们(那时候可能当父母了)同样的问题,我希望他们会说:“当然了!那个能完全接纳我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妈妈!”科恩接着说,“我们不要去批评自己的父母或者自我否认,我们的生存压力很大,有太多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希望我们能够找到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

 

在养育中,父母常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要么一味放纵孩子,要么非常严厉。这两种极端方式的共性就是无法承受孩子的情绪。严厉型的父母会直接命令孩子停下,不许哭、不许生气;放纵型的父母通过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哭、不生气。科恩把介于两者之间的方式称作“gentle push”,他在现场分享了一个用游戏化解孩子情绪的例子,也是游戏力成书的缘起。

 

“游戏力成书源于邻居男孩的一支玩具枪。一个男孩来我们家玩,找到一把没有水的水枪,并用它指着我。我笑称这把枪是‘爱之枪’,被射中的人会爱上那个对他开枪的人。那个男孩听完之后,还是决定给我一枪,于是我不停对他说‘我爱你’。”科恩笑着说,“最后,我的女儿也想做那个爱神,向我发射‘爱之枪’。”

 

一诺则分享到,“我们已经活在一个非儿童友好的世界,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如何有强大的内心去对抗外面的世界?我从孩子的一米高度去看世界,认为好的生态有四个关键词,即真实、亲密、平等、安静,也正如‘游戏力’,需要家长蹲下来做孩子的向导,游戏力是一种哲学,而不是方法。”

 

2
 
不会“玩”怎么办?

知道要和自己的孩子联结,仍有很多家长苦于“从何”和“如何”下手。科恩认为,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是无法被转移注意力立刻进入游戏状态的。如果这个时候惩罚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恐惧,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有情绪而受罚,这些对亲子关系都十分不利。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共情,是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被看见和被接纳。

 

“游戏中,重要的是跟随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去联结。”科恩说,“放下你的手机,坐在地上陪孩子玩他们想玩的游戏,让孩子去主导,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极大缓解孩子在某个问题上累积的压力,并在行为层面自然获得改善。他们笑了,你就照着去做,最终发展出自己可以即兴开始的游戏能力。”

 

科恩还提到,自己年少时也是一位害羞、拘谨的孩子。直到成年还容易紧张、焦虑。有了孩子后,他才开始有意识去练习自己的游戏能力。“把‘让自己轻松一点’作为一个项目,主动靠近那些会玩的大人,向他们学习;同时跟随自己的孩子,向孩子学习。”科恩坦言,自己从和女儿一起玩耍学到了如何放松安全地去看待这个世界。

 

科恩接着分享了一个发生在他和女儿之间的故事:“我女儿的学校曾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上台演奏小提琴,可我的女儿不愿意。一开始我也很焦虑——如果当时和我女儿那种焦虑的沟通方式被录下来的话,回放时我一定羞愧万分。我可以命令威胁她,也可以不让孩子再继续练琴了,但这两点对她都没有任何帮助。于是我给女儿设置了一个‘挫败感时间’,让她在这个时间里充分释放自己对演奏小提琴的挫败情绪。女儿当时说自己想砸了小提琴,我提出用一张纸代替小提琴,让女儿‘狠狠’地把纸揉成一团砸在墙上,我再模仿小提琴砸在地上的声音。这样,女儿的紧张感就消除了,我们父女之间的感情还近了一步。”

 

对此,一诺作为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三娃妈妈,也给出了自己的游戏秘籍:“大家只要记住,在游戏中,我们永远是那个‘很蠢’‘很笨’‘很傻’的一个。和孩子的学习一样,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模仿’,‘模仿’之后就会慢慢实现内化。”

 

一诺也分享了自己和三个孩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我的三个孩子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妈妈,你最喜欢哪个孩子?’那时候,我的孩子分别是6岁、4岁、2岁。我会对他们说‘世界上所有6岁的孩子排成一排,我最爱你(大儿子);世界上所有4岁的孩子排成一排,我最爱你(二儿子);世界上所有2岁的孩子排成一排,我最喜欢你(小女儿)’,孩子们听到答案后往往既高兴又满足。”

 

科恩认为,孩子有情绪时,需要我们的倾听、陪伴、理解和联结,感到被理解的孩子在情绪过去后,很快会重新回到乐于合作的状态中。“待孩子情绪过去后,我们可以重新寻找合适的时间,就某个反复出现的‘问题’与孩子游戏。”对此,科恩博士给出了著名的“将问题带入游戏区”的公式,帮助父母们快速获得游戏的能力。比如孩子不爱洗澡,或者写作业困难:

 

A.带着大大的笑容(这个笑容被科恩博士称之为“你不会有麻烦”的笑容)。

B.和孩子说:“我发现我们总是在洗澡/写作业的时候遇到问题”。

C.你注意到了么?

D.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

E.然后停一下。为什么停一下?因为此刻孩子对于“如何游戏”或许有更好的主意,他们是游戏的专家。

F.问孩子:游戏中你想成为谁?孩子总是喜欢做角色转换,他们可能会想当妈妈,带着我们去洗澡/写作业。

 

3
 
游戏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

“play”不是一个奢侈品。科恩对很多美国家长说,游戏很重要,它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游戏还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但是家长并不理解。和很多中国的家长一样,认为学习只能是“正儿八经”地学习,游戏就只是一种玩乐而已。

 

科恩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让两组完全没有接触过某种乐器的孩子开始学习该乐器。一组孩子可以自由玩耍和摆弄乐器,没有任何指令需要去遵从;另一组孩子需要按照指令去学习乐器。测试结果是,第一组能够自由摆布乐器的孩子,在经过乐器学习之后能更好地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

 

“非结构的、开放式的学习,往往是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科恩回想起自己上学时的学习经历,“我上学时,计算机课接触到的是那种特别大的老式计算机,学习编辑程序还要用红色铅笔在卡片上写。而如今,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中,相较而言已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持续学习的快乐。学习不光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人生哲学。家长要做的是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方式,真正去拥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去push自己的孩子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现场高频问题
 
Q:我知道不应该吼孩子,每次吼完之后都会后悔,但下次依旧吼,怎么打破这个死循环呢?

科恩博士:给自己一点慈悲,我们都是凡人,都会犯错。我很欣赏你们为人父母的努力,吼叫是因为自己遇到了困难。如果找不到可以理解和看到你情绪的人,下次你再想吼孩子的时候,可以想象是我在和你说这些话。

 

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可以一起度过“倾听伙伴时间”的朋友,分享你的所思所想。伙伴之间不需要建议和评判,只要听你说,对你微笑就会对你有所帮助。你也可以请那个倾听的朋友告诉我们,“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你很生气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回应呢?”

 

如果你能复盘重现和孩子的情形也是很好的,那样可以帮助你回想起那些自己当时并没有看到的部分。

 

情绪有两个常见的误区,一个是隐藏情绪,它不会消失,只会在地下室的情绪健身房里越来越强壮;另一个是发泄情绪,我们常常一生气,就会把情绪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

 

建议吼叫完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坦诚沟通,“对不起,我有一点点恼怒,我的技巧也不那么成熟。”

Q:孩子总被表扬,所以惧怕失败,不敢迎接挑战,怎么帮助他?

科恩博士:我们会遇到两个误区,要不就是给孩子太多挑战,要不就是不给他们任何挑战。恰当的挑战,最好的就是从游戏中来。孩子有智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挑战,但是成人总喜欢干预这样的过程。孩子如果自由探索的话,会更清晰了解自己的界限和能力,会更加自信和有安全感。

如果孩子习惯了被表扬,害怕失败,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抛硬币的游戏。输的时候要表现得很夸张,赢了也要表现得很夸张。然后再“把问题带到游戏区”,就能轻松带来了一场转化,帮助孩子放松。

Q:我有两个孩子,孩子们之间经常互相打架,怎么用游戏力处理?

科恩博士:我们很多人都不止一个孩子,内心的偏见会影响我们处理孩子的关系,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内心偏见。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都会去安慰那个被打的小孩子,但大孩子也同样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接纳。

有机会的话,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每一个孩子都设立一对一的特殊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把手机放下,让孩子主导游戏,我们尽心陪伴。

在这个特殊时间里,可以允许大点的孩子变成被溺爱的小宝宝,和小点的孩子做那些让他感觉到强壮和力量的游戏。我知道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有些困难,但我还是希望有别人能暂时照顾你的其他孩子,让你能有机会和每一个孩子单独高质量的相处。

如果孩子习惯了被表扬,害怕失败,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抛硬币的游戏。输的时候要表现得很夸张,赢了也要表现得很夸张。然后再“把问题带到游戏区”,就能轻松带来了一场转化,帮助孩子放松。

Q:育儿中,夫妻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科恩博士:让我们重新回到价值观部分。你可以在小纸条上写下你的10条价值观,并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什么是指引你的价值观,如和谐、爱、尊重、服从等,想写什么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价值观,你也会发现其实你和你的另一半有很多价值观上的共性。

在养育过程中,妈妈往往会责怪爸爸不够关注孩子,爸爸往往会责怪妈妈没有原则。如果用价值观来对话,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智慧。比如爸爸认为孩子要有力量和坚强才是成功的要素,下次再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和丈夫沟通,如“我虽然不完全理解你的做法,但是我意识到你的用意了,你很在意孩子的力量和意志力。不过我把孩子的安全感放在第一位,所以……”这对于双方来说是更好的对话的开始。

Q: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科恩博士:我的女儿读大学之后会和舍友讨论自己受到过怎样的惩罚,但我从来没有惩罚过我的孩子,甚至从没有对TA吼叫或者让TA去冷静角冷静。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一起在沙发上讨论,这些都让我女儿的舍友觉得不可思议。

一诺:试想一个人被针扎了之后,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痊愈和恢复健康。我坚信一点,要说抗挫力,一定是一个在充满了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孩子最具抗挫力,而不是一个从小在各种被大家否定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

       

听众在聊天群里分享感悟

 

游戏力让我们真正“看到”孩子:不再单纯关注孩子的行为调整、“问题改善”,而是与Ta联结,激发Ta的内心,不断给Ta蓄杯,也激活我们的“自我蓄杯”系统。向内看,看到自己的需求,关怀自我,才能让轻松养育持续发生,一起看看参加一诺与科恩关于游戏力对谈后的家长反馈吧:

       

 

看完这么多干货分享,是不是觉得学到了很多!那一定是的!但Wait!!游戏力是一种能力,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机会来了,未来八个多月,在一土家长学校,我们将手把手带着大家,从”知道“到”做到”,成为真正有“游戏力”的父母,让养育更轻松!

 

  • 11月20日开始,一土家长学校将会开启《游戏力》读书会,由简耕教育联合创始人、游戏力中国课程策划人刘芳老师带读;

 

  • 12月推出为期八个月的游戏力父母社群,充满了游戏力的学习共同体,让养育更轻松。社群將通过线上课程、大咖工作坊等形式,让你从“知道”到“做到”,做有“游戏力”的父母(文末有链接可了解加入)

 

《游戏力》读书会

为了更好地学习游戏力,11月20日,一土家长学校将开启《游戏力》读书会由刘芳老师带读,另有游戏力养育专业助教引领大家进行讨论反馈。

 

《游戏力》,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著作,被誉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

      

扫描倒计时海报上二维码

加入《游戏力》读书会群

 

游戏力父母社群

 

一土家长学校12月将会正式开启游戏力父母社群,从“知道”到“做到”,做有“游戏力”的父母 。为期八个月的“父母游戏力社群”旨在构建一个温暖的、充满了游戏力的学习共同体,让养育更轻松。社群将通过线上课程、大咖工作坊等形式,给大家提供游戏力养育视角,更通过助教支持,让“所学”在生活中持续实践,让你从“学”真正变成“学到”,从“学到”真正变成“做到”。

 

 
课程框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