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年,我似乎变成了“别人家的爸爸”

2020 年 9 月 24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628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孩子出生的第一天。
作者:小悟空,一个 4 岁女娃的爸爸,理工男,程序员,创业者。
本文来自:奴隶社会(ID:nulishehui)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

写在前面:

我是小悟空,一个 4 岁女娃的爸爸,理工男,程序员,创业者。

我是一名 85 后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位对我非常严厉的人,但还好,我的童年,因为他太忙了,所以让我能有很多“空子”可钻。虽然他的严厉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些“阴影”,但我发现长大后,他的很多优秀品质(如大度、乐观、坚毅)都深深影响着我。

当我自己成为了一名父亲,我发现我们这一代的养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些方面,我们更尊重孩子;在另一些方面,孩子也承受着比以前更大的压力。也许养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对与错。但每个爸爸,都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跟他的孩子相处。

这篇文章,我聊的是自己当爸爸的成长故事。成为父亲之后,我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孩子出生的那天,我抱着刚出生 1 天的小婴儿,内心充满了关爱,但同时也透露着一份陌生。因为直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真的成为“爸爸”了。
往后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羡慕妈妈们。妈妈历经 10 月怀胎,到最后艰苦卓绝的生产,这份痛苦和骨肉的联结,让她们和孩子天然绑在一起,亲密无间。而爸爸与孩子,却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认识自己、认识孩子以及相互磨合的过程。

挣扎期的爸爸

这个磨合的过程并不容易。最受打击的是,当我这个新手爸爸鼓起勇气,准备在育儿上帮帮忙时,立马就被孩子妈贴上了“笨手笨脚”、“(带娃)什么都不会”的标签。

我很快就被激怒了,“孩子能有这么娇气么?”,“我哪里是不会,只是你的带娃标准有点过头了吧?”,“我也是查过资料的,还结合了自身经验呢”,还有,“娃想吃吃,想睡睡,想玩玩,自然规律,能有啥事儿?”

我的回应,立即招来了妈妈 100 条理由把我反驳的体无完肤。我很不服气,但现实是,我的半吊子“育儿研究”,也总有给自己打脸的时候。

记得孩子 2 岁左右,某一次大人无意间碰倒了她的一个玩具,孩子一直在哭闹,而且越哭越凶。我天真的以为,只要不批评孩子,把我的感受对孩子说出来,孩子就能理解。

孩子妈示意我不要说,先让娃冷静下来,我却执意去讲道理,“果果,你今天的行为,爸爸真的很不开心。爸爸觉得你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孩子“哇”的一声把刚吃过的饭全部吐了出来。我当时惊呆了。

接下来,新的一轮标签又贴到了我身上:“纸上谈兵”、“总是躲在厕所里不出来”、“只会忙着工作”、“关键时刻就失踪”、“丧偶式带娃”……

我承认,部分是事实,带娃没我想的那么容易。但我也有点郁闷,说了被骂,不说也被骂;做了被怼,不做也被怼,那与其再伤自尊,不如就此躲开,让孩子妈自己去折腾吧。

 其实,要”看见“孩子,爸爸不管角度多刁钻,也是愿意尝试的。

这种状态差不多持续到孩子 2 岁半。幸好那段时间有一半是孩子跟着妈妈在老家,或者孩子单独跟着姥姥姥爷,让我们“紧张”的夫妻关系有了一些缓和。

但我作为爸爸,原本就没那么多的存在感愈发薄弱。

“优秀”的爸爸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妈妈突然开窍了,还是一个人带娃实在是太辛苦了。孩子妈对我说,你不是从小到大最爱玩么,那以后你就负责带着孩子玩吧。我说,没问题,玩,我实在太擅长了!

没想到这件事,成为了我当爸爸的一个转折点。我终于感觉到了我的用武之地,并开始认真地规划如何带娃玩。

首先要克服的,是时间。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而且有各种突发情况,甚至上下班不分,那么如何能保证能带娃的时间?

我想了个主意,跟孩子妈约定了一个每天带娃的固定时间,每次 50 分钟。然后我直接把这 50 分钟安排进了我的工作日历,这样,时间算是从我的世界里腾出来了。

另一个要克服的,是如何保证能专心地跟孩子玩,因为如果玩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带娃质量一定会下降,而孩子妈也不会认可我。于是我把带娃的时间,安排成了手机的二次充电时间,这时候我会把手机调成“夜间模式”,放到角落去充电。

腾出了时间,排除了干扰,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如何迅速调整自己进入一个“玩”的状态。

这个我自创了一个秘诀,只要花上 15 秒钟时间,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童年跟小伙伴时是怎么玩的,怎么说话的,怎么行动的,甚至怎么表达情绪的,再睁开眼,我就“变成了”孩子的同龄玩伴。

完成这样的角色转换,我整个人马上能轻松起来,有事儿会跟娃商量,说话变得幼稚和天真,行为也开始笨拙和有趣(不再是身强力壮的大人了),情绪上也没了“大人”的包袱,想笑就笑,想假装生气就生气。总之,我发现这样调整后,跟孩子的互动都变得自然了起来。

在孩子 3 岁前,我跟孩子的互动,多是运动类的游戏。我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你跟她玩什么,她都充满了好奇,作为爸爸,只要有体力就行了。

当时,我偶尔发现了一部超好看的动画片《布鲁伊》,里面竟然介绍了足足 30 多种亲子游戏。为了方便玩,我把它们做成了一套卡片,随时取用。结果是,孩子黏上了我这个“游戏王”。

后来,我将它们分享到了全村社区里,收获了无数妈妈们的点赞和表扬,让我有了种“优秀爸爸”飘飘然的感觉。

滑动查看更多

▲ 我制作的游戏卡片,欢迎保存。

感兴趣的朋友在后台回复“游戏卡”,可获得全部卡片。

这 30 多个游戏玩了 N 次之后,我开始有了“无处不游戏”的感觉,什么场景,什么事儿都能“发明”出一个游戏(当然,主要还是娃对游戏的要求太低了,哈哈哈)。
最简单的莫过于角色扮演了,把自己扮演成推土机、火车、飞船、雪球,然后模仿这些东西的动作,然后去跟娃互动,娃一定会被你逗得哈哈大笑。
结合我自己的健身小目标,我创造了一些跟娃玩的健身游戏,比如驮着娃做俯卧撑,以及跟娃一起跳舞的电子游戏《JUST DANCE》;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驼娃俯卧撑 + 跳舞游戏。

随着娃的年龄变大,我还创造了一个思维游戏:爸爸超人,假装我是个超人,来和娃一起解决她幻想世界中的各类虚拟难题;甚至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了一个冥想小游戏,没想到娃也接招了。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爸爸超人游戏 。

更好的自己

从玩开始,我开始发现成为爸爸的乐趣,也慢慢建立起了带娃的信心。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陪伴孩子的过程,也让我自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 享受当下
疫情期间,充斥了太多的焦虑和思绪,我发现每天的陪娃时间,竟成了“治愈”我的一味独特的“解药”。
每天的陪娃时间,能让我全然的享受这一时刻,忘掉生活的烦恼,忘了繁杂的工作;能让我的脑海里只有孩子的笑脸和银铃般的笑声。
为了进一步找回内心的平静,我开始接触一些冥想和修养身心类书籍。我发现,原来我们大人的很多时间,要么活在过去,充满着回忆和悔恨;要么活在未来,充满着计划、焦虑和恐惧。
而只有孩子,他们永远活在当下,并且享受当下。
于是,我开始把我的孩子当做老师,观察和学习她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我也开始更细致的去体验生活、感恩生活,开始更多的去享受过程,享受每天的小确幸。
2. 重拾阅读
中国有句俗语:“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我非常认同。想要教出优秀的孩子,家长应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因为我在带娃“玩”上的优秀表现,孩子妈把培养孩子如何学习的任务也交给了我,我欣然接受了。经过一番研究,我准备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开始着手。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树立爸爸爱读书的榜样,让家里的书无处不在,孩子妈也为孩子添置了一个书架。闲暇时刻,我经常捧着一本书。
有时候孩子跑过来说,“爸爸爸爸,跟我玩嘛~”。如果我恰好看在兴头上,我会对娃说,“果果,爸爸正在看书呢,要不你也先去读 15 分钟绘本,我再跟你玩,好吗?”。有一定几率,娃真的会照做。
我也会不时给娃买一些她可能喜欢的,也适合她自己“读”的绘本,偷偷放到书架显眼的位置,让孩子主动发现。经常,我会撞见孩子认真坐在书架旁翻书的样子,心里不禁暗自窃喜。
 娃 2 岁多时在一土空间绘本区自己挑书。
而我自己有什么变化呢?2019 年,我读书超过了 20 本(虽然也不是什么吓人的数字,但比以前翻倍了),今年上半年也已经读完了 12 本。
3. 学习乐器
我看过一个 TED 视频《演奏乐器是如何让大脑获益的》,讲到掌握一门喜欢的乐器,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创造力很有帮助,同时它也能为生活增添很多乐趣。
但是,我看到身边的朋友还有很多孩子,都是被“逼”着学钢琴或其它乐器,甚至还有一份妈妈们热议的“工作”,叫如何陪孩子练钢琴。
陪孩子练琴,得多无聊啊!但如果是跟孩子一起玩音乐,那又会有多酷啊!某天我刷完《乐队的夏天》,心里又燃起了音乐之火(又?是的,在过去的 15 年里我尝试过 4 次学习吉他,都未果)。
我想我这种“高龄”几乎零基础,想去再找人组乐队玩音乐有点太难了,但也许,我可以组建一支家庭乐队!跟娃一起。
 来自最近国外很火的 The Clark family’s Band,老外们已经玩起来了!
我很快发现了一款很适合的乐器:尤克里里,它便携、易自学,能演奏大部分歌曲,同时 4 岁孩子就能上手。
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用 1 年的时间,学好尤克里里。然后在孩子 5 岁的时候,可以跟她一起玩音乐,培养她的兴趣。
这一次,或许是带上了孩子的期望,我真的把尤克里里坚持下来了。不到 3 个月,可指弹《天空之城》和较完整弹唱《成都》(进度很慢,但坚持最重要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我在全村的尤克里里分享,被全村人所见证。
最近,娃总是绕在我身边说,“爸爸爸爸,你再弹一首新歌嘛!来!”。我内心哭笑不得,这哪是我马上就能会的啊~
不过反正孩子“要求低”,我就边瞎唱边胡乱拨着和弦,娃开心的不得了,跟着哇哇哇大吼。嗯,心境到了就行,技术?不着急,爸爸总会玩好的!

后记

最近这 1 年,我似乎变成了妈妈们口中罕见的“别人家的爸爸”、“新奇的物种”,经常因为带娃受到表扬和夸赞。
我个人觉得,现在“好爸爸”其实越来越多了。在我周围,我经常能发现很多爸爸比我更有耐心、更好玩、更有体力或者更有本事。而“潜力股好爸爸”就更多了!
如果屏幕前的你是一位爸爸,我希望我的一些浅薄经验能对你有所启发。
同时,我也希望给妈妈们几点小小的建议:
1、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充满潜力的爸爸。如果你认为现在的队友“不给力”,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过早的给爸爸贴上了标签,过早的把他给推开了?
2、在家庭里,爸爸和妈妈的分工是不同的。你不能期望爸爸们在吃喝拉撒睡上都做的跟你一样好,但他也一定有你做不到的长处。多看到,多鼓励,小月校长说,对爸爸应该“使劲夸,做一说十!”,这样才能把他逐步拉到你这边。
3、多鼓励你家爸爸根据自己的兴趣、长处来带娃,适当可以多放放手。如果怕爸爸犯错,可以跟他明确好你的带娃底线,挑最重要的 3 条说就够了,这样粗线条/工作忙的爸爸(比如我)才能真记得住。
4、还有一点,其实是从小月校长的《全村父母私享课》里布置的一道作业:思考一下孩子、老公、还有你自己,在你心中的优先级,现在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很多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容易将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但妈妈们请一定要记得关爱自己,这样你才有足够的能量、足够的爱去给到你的孩子;其次,你的老公也需要你的关注和爱,有个互帮互助互相依赖的老公,人生什么样的坎儿不能过呢?
我最近在反思,在带娃上,自己能有这样的转变,除了有孩子妈的支持和理解,有自己的积极行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加入了全村育儿社区。
在加入全村的 1 年里,我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获得很多启发;同时,我也在不断输出,发表了 200 多条动态,获得了非常多的正面反馈。
在我怀疑自己的时候,村民们给予了我支持;在我没有方法的时候,村民们帮我出谋划策;在我没有能量的时候,社区成为了我的充电站。
最近孩子妈也加入了全村。她用 2 个小时翻看了我所有的动态。最后给了我一句话:“在全村,你真是个好爸爸!”。言外之意,现实中还得继续努力。
我想,路还远。有这样的评价,已经是进步啦。

新的一年,全村推出了 4 项全新育儿服务: 

12 期家长训练营:每月 1 个主题,从知识到行动,全面提升村民育儿能力;

全村问问:20 位嘉宾长驻社区,一对一回答村民提问;

村广播站:村民的育儿百宝箱,每周 4 期音频,每期解决一个育儿难题;

家长锦囊:每天一个育儿行动,每天行动一点点,在实践中获得幸福。

–  END  –

推荐阅读

随着微信推送规则的变化,或许您已经发现,一土教育的文章并不总能出现在您的推送界面里。下面一些小举动,可以降低咱们彼此错过的几率,您可以: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

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通往全村社区 | 与5000+父母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