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不做作业,你敢么?

2018 年 12 月 12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302 篇文章

作者:小木妈妈

题图:图片来自网络

一土说
 

不论是在一土的探校活动中,还是在许多公开场合里,总有人问我们,一土的家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一土申请流程中所谓的家长交流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的推文,我们选择了一位一土二年级小土豆妈妈写给孩子班主任的一封信,里面没有高大上的思考,也没有所谓对孩子未来的无限憧憬。但就是在妈妈笔下的这几个与孩子共处的日常故事中,流露出的是这位妈妈对孩子、和对自己的笃定。一起来感受下

正文

小烨老师:

那天家长会,我很感动,你和王袆老师所说的字字句句都带着爱。你们自身的善良,对教育的热爱,对每一个孩子的宽容和友善(不仅是对一土的孩子们),以及你们作为教师的极高的专业素养……所有这些,那么自然地从你们心间、话语和眼神里流露出来,在我眼前汇成了一条清澈的河,欢快、坚毅地流淌过。

 

我跟我儿子遇见你们,幸运。

 

你让我写写我跟小木的日常,写就写!其实我心里真的特不好意思,琐琐碎碎,无从下笔。可是我想起曾经几次看到你因为孩子们的一些点滴小事而感动得眼含热泪,我就想,写给你,写出什么来你都不会笑话我。

 
“人,就得懂人事儿”

我跟小木是一对普通的母子。对他,我就一个要求:“人,就得懂人事儿。”但是人事儿到底是什么呢?遇到事了我明白,但这么说的话,我也说不太清,可能就是于人间烟火处的道义和担当吧!

 

如果总结出“道义担当”几个字来,那就离不开一样宝贵的东西:良心。小木小时候,我给他买了一只展翼40来公分的蝙蝠标本,起名“小福”。我送给他,跟他说:“以后小福就是你的良心守护者了。”他问:“良心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我告诉他,大意是:良心就是在你内心深处最微弱的一个小声音,平时你注意不到它,当你非常犹豫做不做一件事的时候,也许这事有很多好处,但是又有一个你也说不清到底多坏的坏处,这时候,你心底会出现一个很微弱的小声音来阻止你做,这就是良心的声音。很多人长大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知不觉把良心丢了,我现在送给你小福做你的良心守护者。当你心底那个小声音一出现,你就必须要听它的话。

 

那只蝙蝠标本制作十分精致,小脑袋上五观狰狞又清晰,嘴里有两颗小獠牙。小木说挺恐怖的,我跟他讲,“也许别的动物看见你也会觉得恐怖丑陋,可妈妈看你就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所以,如果你愿意,可以尝试从蝙蝠妈妈的角度去看小福,也可以从蚊子兄弟的角度去看小福。看起来的美丑从来都是不确定的,要用心去寻找一些看不到却又体会得到的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

 

我希望他能始终凭良心做事,并且拥有从更多别人的角度理解一件事的习惯,这也算是懂人事儿了吧。

“金枪小帅,他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玩儿多好呀!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怎么情愿写作业,每天都磨蹭、发怵,拖到不能再拖了,趴到桌前打开作业,却又开始第二轮磨蹭。

 

我跟他说:“你有两个方向,写和不写。你先想清楚了你打算走哪个方向,然后我告诉你怎么办。”他脱口而出“不写。”我说,“行,那咱收摊儿,明儿得实话跟老师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好好体会你选的这个方向、这条路让你得到什么,失去了什么。你自己想清楚了,以后可以继续选择不写或者变为写。”他自己想半天,嘟囔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之后说,“妈,我写吧。”我说:“行,想好了就做,写作业这条路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一笔一笔写下去,直到写完。”

 

像这样对付了一段时间,他又会反复出现实在不想写的情况。我一般都很有耐心,这耐心出自于我心里真的不焦虑:他不写作业,我不焦虑他落后于别的同学;他完不成作业,我也不焦虑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态度。我会引导他自己体会思考这事的前前后后,如果他一直不写,我会一边等他一边引导他。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怎么引导的呢?我给他心里放了一个人,这人叫“金枪小帅”。我给他讲:金枪小帅小名叫毅力小子,他是你的一部分,代表着你的毅力。

我们一起幻想了毅力小子的外表如何刚强酷炫,当然是他最向往的样子了。当我实在没辙的时候,比如他写几个字就说手酸,算一行口算就说休息五分钟之类的时候,我就让毅力小子咔咔咔地飞去协助他用毅力完成。这招一般都挺有用的,但我希望他不管长多大,都能记住毅力小子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后来他问过我,毅力到底是什么?我告诉他:“你抬头仰望天空,低头再看看小蚂蚁、小花小草什么的,听听风声,吸吸空气,在你所能感知到的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就是科学家说的暗物质、暗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主宰着宇宙万物。毅力呢,就是存在着的一种暗能量,你心里能感受到它,却摸不到它。如果你在坚持不住的时候,让你的金枪小帅出来帮你,你就会和小帅一样酷。”

 
人生中太多的苦难, 是谁都帮不了你的

最近,小木不爱写作业的毛病又犯了,每天磨蹭到快八点。我一般不怎么管他,他知道睡觉时间再晚也不许晚过10点,正常是9点上床。开始他吭吭唧唧让我陪他,我说:“不行,我得看电视(我从不为了给他创造学习环境而刻意不看电视,我甚至声音都不关小),你需要我帮助就叫我,但最好是在广告时间。”

 

开始几天,他一直是自己坐着不写,吭唧,没人理就哭;还没人理,我听见他踢桌子、扔笔各种发泄,但我还是不理他。我看完电视,会跟他说几句好玩的情节,然后就准备睡觉,也劝他早点睡。我从不发怒,该干嘛干嘛,他都郁闷成那样了,我还愉快地让他亲我一口。每次这时候,他都能平静下来跟着我的话聊几句,然后担心地问一下,还能赶上让我陪他睡着吗?我说能,我等他。

 

这样每次他都能很快做完作业。我只看一下他写的字,其他不看。看到特别难看的字,我就问他,“是想混里头得了呢,还是改一改?”他要是说“算了,混着吧!”我也挺高兴的;他要是说“想改改”,我一样挺高兴的,就教教他怎么写才好看。我跟他说过好多好多遍:“字如其人,直见性命”,他不怎么理解,但我还是总说这句话,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小木写的字

 

像这样子闹了几天作业的事之后,有天睡前,我摸着他脑袋告诉他,当他一个人在屋里难过的时候,我其实一直关注着他。我说:“你知道听见你难过,我有多心疼你吗?但是我忍住没去管你,因为我想让你去经历这些痛苦,毕竟人生中太多的苦难是谁都帮不了你的,只有靠自己。你这些天每天烦躁一阵子以后,都能独立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妈妈觉得你正在长大,真为你高兴。”

小木写的作业
 

到目前为止,写作业的事还算顺利。在学习上,我没管过他什么,只是经常跟他分享我正在看的书。在家的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看书。

 
“我学会了‘卧槽’, 就总想说怎么办?”

最后,我说说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吧,也还谈不上是人生观。

 

小木大伯是下岗工人,没成家也没工作。前些年大伯把小木的奶奶爷爷和二伯一一从病榻上精心伺候到离世,前前后后七八年。大伯随地吐痰,整天买彩票不干别的,还不小心让嘉树学会了唯一一句脏话:卧槽。

 

我经常跟小木说大伯这些年做的事,告诉他大伯是最善良的好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好。我让嘉树想好将来要不要照顾很老的说脏话的只会买彩票的大伯,他慎重地答应了。我希望他早日懂得,人性的善恶跟优雅的外表不是一回事儿。

 

后来小木问我学会了“卧槽”就总想说怎么办,我们约定:我俩每人每月有一次机会可以说这个词。现在,我确实每月都会说一次,比如有时候我指着他写的一个特别好看的字慢慢地夸张地睁大眼睛时,他就知道我要用我的“卧槽”指标了,就特开心会意地等着。然后我大惊小怪地说:“卧槽,这么好看啊!”他就笑翻了,而他自己,却很少说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件事,上学期学校组织捐衣服,按件数得一土币。我和小木商量,捐了一件全新的羽绒服,就一件。他回来说:“旧衣服也可以捐,还能多得一土币。”我说:“别人的旧衣服都还挺新的呢,你的不一样,基本都有补丁了,你愿不愿意让分到衣服的小朋友穿一件补丁衣服?”我让他想清楚,捐衣服是为了让一个远方的小朋友穿上衣服时心里温暖而开心,还是为了得一土币?他想好了说:“就捐一件新的。”

 

以上,我写了些我和小木之间的琐事,用文字表达出来也许有种言过其词的感觉。就这样吧,我没有写一土学校的种种好处,毕竟家长会时,你让我写的就是我跟小木的日常啊……小木太爱一土了,今年我买了两身校服,因为他太喜欢穿校服了,一件真换不过来。

 

                                   小木妈妈

2018年12月3日

小木的作文,向左滑动查看暖心记录

一土说
 

从2016年4月1日一诺的第一篇关于一土的文章(《一诺 | 你也为孩子上学发愁吗?》)到现在,作为一个创新的教育尝试,一土能在170天完成创校,并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当初仅仅“120平米的教育试验田”,迅速发展为如今有北京、广州和硅谷三个校区的学校网络,我们最需感恩的,除了一路支持我们的、来自国内外主流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家、创新教育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对教育饱有热忱的跨界人和行动者,和来自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群人,那就是在一土办学路上对我们给予了最大信任与支持的一土家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土豆”们。

 

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话去“定义”一土家长的特质,我认为一土家长是一群“充盈、开放、不焦虑、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任、对教育有深度的思考,具有成长性思维的终身学习者”。与其说是给孩子选择一个学校,其实来一土的大多数父母更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条可以通向终身学习的成长之路。也正因如此,一土的家长并不看重某一次具体考试的得失,也不急功近利地去追求教育的所谓结果,而是更愿意将教育的目光放得远一点,再远一点,让教育最大限度去赋能和成就孩子,让今天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去适应现状,而是去创造未来。

 

在与来报名一土的70后、80后家长沟通时,我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是,每一次所谓的“家长沟通”总能演变为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之旅”。尽管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国度,我总能听到类似的这样的一句话,“我之所以选择来一土,是希望我的孩子不用等到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才开始重新思考我是谁,我想要的是什么。”

 

从文中妈妈笔下的这几个与孩子共处的日常故事中,我读出了温暖和成长,还有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和对自己的笃定。没错,这就是一土家长的样子。

 

——一土品牌传播总监 Sue

–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