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遇上后浪, 6年走完一座宫

2021 年 9 月 16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866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小土豆设计的故宫小贴纸。


在一土,每年的故宫开学是小土豆们最期待的环节,在这一天,小土豆会牵起爸爸妈妈的手,走过漫漫甬道,探索故宫的各项奥秘和神奇。高大城墙向小土豆展开环袖,六百年的古风迎面而来,在这一天,每个年级的小土豆在自己荣升新的学年之前,都要和故宫来一次“亲密接触”,日月浮光间,这里的红墙锦绣已经见证了小土豆们六年的成长与蜕变。
 

倒转时空指针,让“故宫开学“从一个想法变成一门成熟的项目课,是源于一颗种子,小月校长曾希望孩子们做“根植中国,拥抱世界”的公民,如今这颗种子已经发芽生根,而我们期待中的小土豆,已经从懵懂青葱的故宫游客变成了心怀博物的菁菁少年。而这背后的设计,是一次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迭代,以及以项目制学习为灵魂的协作督导。
 从一个点子到一门课程 
在故宫开学的点子最开始是由一土的骨干教师冯春老师提出的,六年前的一土学生不是很多,当时一土学校希望给孩子们一个特别的,会让孩子记忆终生的开学典礼,故宫作为传统文化中极具分量的代表,一经提出便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我现在都还记得六年前开学的第一版故宫手册,我们拿着手册,站在文渊阁前面,而文渊阁本身又是一个让开学典礼有特殊价值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我们的起点——孩子们开始和大人一起去了解故宫,去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这里起步,探索便一发不可收拾……”冯春老师说。
 

六年前,开学的第一版故宫手册
 
就是从那个小册子开始,故宫开学开始由一个点子,逐渐变成了一土学校的一门极具分量的特色课程。而当初的小土豆,现在已经六年级了,小月校长笑谈这些孩子时,说他们真正“用六年的时间走完了一座宫”,如今故宫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文化符号,而像是邻家的一位大朋友。
他们与这位“大朋友”的熟悉感、亲切感是项目课希望给孩子们埋下的“文化”种子,一土用故宫红墙绿瓦链接起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认同。
 

行走在故宫的六年级小土豆
 
故宫传统文化项目课程经历了数次迭代,如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结构框架体系,课程中小土豆们的情感技能和各种学科知识的收获,已然成为赋能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故宫传统文化项目课 
1. 以人为核心的课程
 
故宫项目课程包括一土的其他诸多课程核心都是直指人的课程,其中探究人与自己、人与别人的关系其实是贴合一土SEL(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而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是贴合SDG(联合国发展目标)课程。
在“以人为中心的课程”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的区别上,孙莹老师如是说:
 
 
我们理解一个东西,学习一个东西,接纳一个东西,如果每次都说有什么用,其实这是从知识的角度出发。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学起来非常效率,但是学到的更多的却是“术”。
 
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内心我要做什么,这和我生活的结合点在哪里,或者我想做什么样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我和别人的链接又是什么。这让我想到现在世界上很多人不会生活,感觉只会马不停蹄地工作,其实某种程度,他们已经脱离了做人的本质了,生活变得有些单一,只记得任务而非意义。
 
那如何启发孩子们做一件事情的意义,其实就是要从人出发,希望孩子们能有足够的感受力。因为如果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从心,不是从人的心出发的话,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带有目的性,但这个目的性是不能带给人持续成长和滋养的。
以人为中心的课程奠定了故宫项目课的核心根本,在这种根本下,左手SEL,右手SDG在各个年级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2. 链接人与人——故宫项目课中SEL主题实践
在整个故宫的项目中,低年级的主题十分儿童友好:在“你好哇故宫”的主题中,K班小朋友会学会礼仪的重要性,积极地实践、认知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让孩子学会去构建美好的人际世界。
 

 幼儿园K班的小土豆跟大土豆和一土老师在故宫
 
一年级的主题是故宫的守护兽,通过探究故宫的守护兽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惧怕和敬畏的,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接纳自己和认识自己。
 
二年级的主题是故宫的家文化,让孩子们通过大家和小家的辩证关系,去理解何谓尊重与沟通,学会沟通协作、差异平等、和而不同等人生原则。
 

二年级小土豆在故宫探索
 
而三年级开始,课程便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成长型思维,孩子们会被要求和老师探索“藏在故宫里的祝福”,通过这个主题让孩子们了解人生都有艰难和困苦,美好的祝愿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年级的小土豆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他们的主题联动的跨学科知识明显高于低年级,他们的探究主题是故宫的水,一方面他们会联系SDG的相关主题比如低碳环保等理解水的价值和应用,另一方面在社会情感上他们也能通过对水的研究,发现水利万物、静水流深等特性,以此赋能他们的性格养成。
 
高年级的主题是“皇帝的一天”,主要让他们通过对治理者的一日行程的探究去深入了解诸如时间管理、压力管理、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小土豆们会不自主的通过对比皇帝的一天,学会自明、自查,以此通过这样的主题课将元认知写入小土豆素养的底层。
 

5年级小土豆在故宫
 
一土7年级的孩子们都会有自我OKR管理,其实这种元认知能力的衔接是得益于从一贯制的项目课SEL的素养培养。
 
3. 链接人与天地——故宫项目课中SDG的融合
 
其实,SDG项目融合进故宫课程就是启发孩子探究——如何与周遭的环境,与我们的世界去相处。
 
孙莹老师说:
 
“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在国外,比如SDG来自于联合国,而中国古人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提倡天地人合一,其实就是我们与周遭的环境是一体的,我们是需要共生,而不是取用关系。那么我们的SDG可持续如何能做到可持续?就是让我们去探索一条和环境共生的一条路,而不是取用。”
 
比如说四年级的项目课主题——故宫的水,水虽然是可以造福万物,滋养万物,但是当人们开始不关心环境或者是取用关系的时候,我们的酸雨同样也是水,它给环境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
 
四年级的项目课上,老师引导孩子们的基本问题就是:我们怎么与水更好地相处?此外驱动问题也包括:
 
1.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在西方《圣经》故事中,人和水的关系是怎样的?
2. 现代社会中,人和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故宫中的“水“有哪些?
4. 在故宫中,人和水是怎样相处的?
 
孩子在这个过程学会了更好的探究水,也知道如何更好的运用水,这次故宫开学正值大雨滂沱,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千龙吐水”也一展真容,孩子们结合所学的排水原理(包括地形、地势、地表材料、屋檐设计、管道运用等等),探寻故宫庞大精巧的排水系统背后的秘密,明了暗渠和明渠。
 
有一个小土豆兴奋地发现,古人其实很机智地把雨水运用到淋漓尽致,暗渠是排污的,明渠是采集雨水做某些清洗功用的,这些都是体会古人智慧的途径。
 
孩子们会联系古代放眼现代的排水系统,和雨水的功用等,了解何为可持续水循环。(点击链接查看→《4年级——水循环探究》)。
 
项目课需要很多跨学科的知识,针对跨学科,孙莹老师说:
 
“故宫项目课其实同样想让孩子明了不管是学科教学、社会情感学习、还是联合国目标,其实本质上都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达,而并不是彼此割裂的。
 
  故宫项目课四年级主题涉及的跨学科知识
 以孩子为主题的探究 
 
一土资深语文教师向荣老师班上的孩子是六年级,是小月校长口中“六年走完一座宫”的第一批小土豆,向荣老师说,每年的项目课于他们而言,与其说是一项课程不如说是一场充满创意的出游,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东西,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 孩子们设计的故宫小人贴纸

 
向荣老师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故宫项目课对孩子们的影响:
 
1. 内驱力
 
探究精神是驱动孩子内驱力的种子。在整个故宫项目中,驱动型问题、表现项任务、入项、流程、自评、他评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所以孩子们在整个课程中一直是主动而内驱的,向荣老师说,在整个项目中,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而故宫手册和课程的指导主要作用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探究之窗,而走进去的孩子们走进了哪个方向,去到何种深度,老师都是鼓舞和支持的,这也是探究的魅力。
 
2. 合作
 
向荣老师说:
 
 
故宫项目其实是播种,到了六年级,我们才陆续看到这颗种子结出的果实,其中孩子们在共同目标融洽的合作就是果实之一。
 
低年级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怎样合作让单位时间内效率最高,同时也能让每个人发挥最大的光和热,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很费心思,现在到了六年级,一个项目任务分下来,孩子们很快就能分好工,并且迅速找到自己在小组力的角色,制定好小组的公约。比如我们有一个小组当中有两个孩子包揽了全组当中所有的导游词,还有一个孩子在记笔记的时候,得益于组员的帮助,将所有小组故宫信息一字不落的收集完全。
 
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履行了契约精神,享受了团队成就感。
 
3. 创意
 
主题课程中有一项表现性任务是“我是故宫小导游”,对于这个任务的设计,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有的小土豆给家长们设计了“皇帝的一天体验中心”,设计体验路线,体验完毕后给家长颁发证书,还有的小土豆设计了环节新颖的闯关游戏,让家长集齐贴纸后“召唤神龙”,还有的小土豆模拟了皇帝的奏折,和家长一起批复体验。
 

 大土豆们批复的奏折
而在每一场活动设计上,向荣老师都规定了设计标准以评估小土豆们的项目课表现。在反馈环节,小土豆甚至自己设计了调查问卷。

小土豆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

 
而这种创意的设计是结合了数学严密的学科知识,在孩子们眼里,故宫项目是多个学科的浑然一体,就像是张懿欣老师所说:
 
数学并不是和人文脱节的一个学科,数学的本质,是研究规律,探索未知的过程,其实故宫里面包含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东西,比如古代时间的测量,形状结构等等。”

  孩子们手拉手丈量大缸
 
张懿心老师注重引导他们在创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她是一个愿意把课堂还给孩子的老师,在她的课上,孩子是永远的主人。
 
在设计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上,张懿心老师这样说:
 
“我注重让孩子们自己去按照旧有的经验结合目前的需求脑暴调查问卷的设计,比如一个调查问卷,它应该有哪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我们会把标题、卷首语、主题以及结束语探讨出来,然后再由孩子自己去设计每一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应该包含什么。刚开始觉得可能对孩子难度比较大,但是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其实就把调查问卷的整体呈现出来了。”
 
 一切过去之后,那些留下的…… 
 
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话,被小月校长引用多次:“教育是孩子忘记所有知识后,留下来的东西”。而我们的孩子又留下什么呢?
 
 
故宫开学项目从一天的故宫活动,发展成了历时两周,覆盖六年的故宫课程。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分别探究了故宫的守护兽、最大的家、祥瑞文化、故宫的水系、皇帝的时间管理等一系列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探究,希望孩子们从认识自己到理解他人、社会,建立尊重包容的美好人际能力、从对世界的好奇心到专注热忱地参与所在社区,最终成为心怀使命、有责任与担当、有中国根基的未来人才。也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探究和浸润式的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大美,理解礼、义、仁、智、信的中国文化精神。
这个周末,我们遇到了大雨,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在故宫里嬉戏玩耍的心情。我们的城市,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孩子们其实不在乎什么课程、什么精神,他们在乎的是冰窖的雪糕、可以当滑梯的石板和可以跑来跑去踩水的大水坑。这就是一土孩子的童年。教育是忘掉所有知识以后,在孩子们身体里留下的东西,而留在身体里的,是谁也带不走的。
 
小月校长在故宫开学后的一条朋友圈如是说。
 

  大小土豆一起吃故宫神兽雪糕

身体记忆是远大过于机械记忆,孩子们会悄然长大,但是对故宫的爱,内在的深刻民族认同感却永远刻在心中。
如同冯春老师说:
 
“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根,故宫其实是一个符号,透过故宫,其实你可以了解的关于历史的、传统美学的各个学科的内容,一个特别大的世界平铺在眼前,你借助这个世界,不断地确认你自己的位置。”
 
孙莹老师说:
 
“这是一个关于中华文化精神传承的学生成长项目。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安排和生活模式。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国人如何来认识世界、如何在这世上生活的理论体系。
 
如今的小土豆看待故宫就如同看待他们一位亲密的老朋友,如果你跟随他们在故宫,一路上走来他们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碰到什么都能讲上几句,看到了水就讲水系,看到了故宫的屋檐,他就讲神兽,这种文化的认同感是文化归属感带来的文化自信。
 

故宫项目课程依旧在每一期迭代和完善着,与其对应的是小土豆每一年的成长与蜕变,通过直观感受、学习探究,与中华文化感应,追根溯源。生命不止,创造不止,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践行之道,所谓“止于至善”、“文化慧命”,相信故宫文化项目课程,会让小土豆们逐渐对传统文化有着更多的理解,从而在熏习中活出天地间的那份自信和宽厚。
–  END  –

预告 一土小学线上开放日预告

想更深入了解一土学校小学部的详细信息,欢迎您扫码报名参加9月25日上午10:00-11:00的小学部线上说明会,参与详情见下方海报或直接联系招生老师刘洁(电话微信同号:18510465338)。
 

↙点赞、转发、在看 | 欢迎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