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既有名气又有保障的工作,我加入了一土

2020 年 4 月 13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575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郭老师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旧居农场
本期访谈主持人/文字整理:
冯澍 | 一土教育品牌总监、创始团队成员,一土创校“小土豆”妈妈
本期访谈嘉宾:
郭老师 | 一土中学英语课程主管

写在前面:

 

本周二起,我们在一土教育公众号和磁场「全村社区」陆续推出一土中学创校教师系列访谈,您将和一土中学学术校长韩冬,一土中学筹建负责人张义飞,以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人文创校教师空中连线,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教学教研经历和对教育的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每个有趣有梦的灵魂背后的故事。

收听全部音频访谈,请在对话框回复「中学」

本期访谈的主人公是一土中学英语课程主管郭老师(Janet)。Janet来自北京最著名的一所中学,并拥有10年一线教学经验,在北京市英语教师基本功展示及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都曾获一等奖。与Janet的聊天,最感染我的不是她身上这些所谓的光环,而是她从小就种在心里的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憧憬与热爱,她对英文及阅读深刻的思考和践行,她纯粹的理想与情怀,以及她对生活、对家庭、对这个世界的全心的拥抱与接纳。

点击音频,收听两个英文专业典型“文艺女青年”的对话~

郭老师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语言教育硕士。一直任教于北京最著名的一所中学,并担任英语学科备课组长。曾受邀为全国多地进行线上、线下教师培训工作。曾获北京市英语教师基本功展示一等奖;北京市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学生最喜爱教师称号等。

郭老师曾参与多项区级课题研究,并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及区级公开课;她曾任校英文模拟联合国课程教学及社团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模联大会,编写并出版英文版《模拟联合国教程初中版》(外研社);此外,郭老师曾参与编写《多维英语分级读物》教师用书,并翻译多部英语儿童读物。

 

Sue: 首先,让我们先来聊聊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小的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Janet:从小到大,对于长大后做什么的问题,我有过许多想法,比如我想当空姐,因为觉得他们端庄、美丽,还到处飞来飞去;又比如,我想当电台播音员,因为我特别喜欢那种声音从录音机或者广播中传来的美妙感觉,我自己从小也擅长朗读、朗诵。但是,如果说一直没有变过的一个想法,真的就是当老师。我的家里人,比如我的姥爷、姥姥、舅舅都曾做过老师、校长,他们对我也有很多好的影响,但我觉得,想当一名老师,更像是我天然的一种特质。从很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就是假扮老师、同学,当然,我一直是当老师那个,而且百玩不厌;我奶奶家有一个很好的木头做的柜子,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生生被我当黑板,用蜡笔写了满满一面的板书,擦也擦不掉,就此下岗了。

Sue:看来这好像是一种特别自然的感觉,好像是小时候的游戏延伸到现在的职业或事业。但事实上,后来上大学,你其实是选择了英文语言文学专业,也并非师范专业,那后来是如何又在成年之后,绕回了当初童年的梦想?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时刻或triggers(触发)让你最终选择教育作为你事业的落脚点?
Janet:我想小时候喜欢当老师只是觉得好玩。随着后来渐渐长大,我发现自己很喜欢语言和文学,于是我就选择就读了语言专业。毕业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除了出国和读研以外,选择工作的很多都会去外企、公司或者政府机构,在我本科毕业那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和大家一样关注着这些工作机会,看哪一个单位的待遇和机会更好,小时候的那些想法在现实找工作面前好像变得很模糊了。我当时在一家公益的基金会工作,其中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在纽约工作。那段经历很难忘,对我的冲击特别大,每天很辛苦,处理各种事情,也同时结交新的朋友,见识着这座大都会,见识着这个世界。我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需要继续深造,我要出国读书。我也特别感谢那段经历。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反问自己,我想在哪个领域继续深入下去?我发现,是教育。为了积累教学经验,并且检验我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当老师,出国前我开启了我的第二份工作,在一家培训机构任教。这段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当老师的妙处,我被它深深吸引了。当你看到你教过的学生因为你而重拾对英语的兴趣,因为你而取得一些语言上的进步,给你写的感谢的信,即便已经不教她很久依然能收到问候的留言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我从来都没有体会到的。由此,我坚定不移地开启了后来在英国读书、回国任教之路。我想正是由于我工作过,于是我特别珍惜再次走进校园的机会,同时,我确认了自己是真的喜欢并且适合这个领域,更有机会充分体会从实践走向理论,之后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感觉。我觉得人生的每一段都特别重要,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非常感谢我之前的那两段工作经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有了后来我的选择,有了现在的我。

Janet在台南孔庙

 
Sue:研究生后你选择回国做教育,但教育本身也有很多不一样的类型。你为什么决定回来做基础教育,并选择回到公立学校?这背后是怎样的一种思考?
Janet: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挺自然的选择。当时10年前,国际教育还没有兴起,私立教育也不像现在这样那么多,当时我的想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想实现我心里的那种教育梦想。所以当时真的没有一点点犹豫,我记得当时面试了很多很好的公立学校,有一些学校的面试官都会非常意外,总会问我“你确定么?你真的要来这里么?” 因为那个时候留学回来的人还很少有去公立任教的。
Sue:那过去这近10年,你觉得这个梦想你实现了么?
Janet:我觉得自己在不断地见证,见证我的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我自己的成长。我觉得教育是没有尽头的。而且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我可能会有更新的,更高远的追求,或教学上的愿望。
Sue:那这么多年从教,你觉得这份工作或事业带给你的最大的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什么?或者说从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Janet:我能看到学生的成长,同时我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因为教就是最好的学。比如,对于我来说,阅读、学习新东西,有一定生活经历,会带给我快乐和内心充盈的感觉。从专业内的角度来说,我现在和我的学生采用的上课方法和方式,可能非常不同于我上中学时老师的教法或者授课形式,甚至我读书时也没有接触过,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是需要我去不断学习的。比如,我曾经带着我的学生从初一的时候开始,用两年的时间在课堂上阅读了十几本儿童文学书籍和非虚构类的书籍,差不多一个多月读一本,有精读有泛读,又结合书和相应电影进行对比,每本读完之后我们都有在学校的小礼堂进行戏剧表演,表演的内容是孩子们依据书中的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并且互相点评。我亲眼见证这些孩子阅读能力的增长,以及他们最初表演时出现各种状况,到后来越来越享受,有些已经相当有编剧或者表演才能。我看了非常感动,我自己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作为一个老师,我并不认为我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终身,但在我的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一定可以给我的学生一些好的引领,作为榜样的力量吧。所以我在做年级备课组长的时候,在我们年级非常重视英语阅读。阅读这件事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就像影响美国教育界的两本书《 朗读手册》和《阅读的力量》,都提到了持续默读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孩子入学后没多久就开展了持续默读的宣讲会,家校一起,给孩子组织各种各样阅读的活动,创造阅读英文的可能性。在活动之前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当时有许多家庭其实没有什么英文书,或者没有英文阅读习惯,但这件事坚持了一年之后,就会看到孩子们身上很明显的变化,孩子们开始重视英文阅读,开始买书借书阅读,孩子之间也开始围绕所读的书有讨论了,这些都是我做教师的感触和收获吧。
Sue:恩,所以我也觉得从教育的角度,应该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已不再仅仅是老师传道授业给学生,而更多是一个互相促进和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一点我在一土这些年感触也蛮深的。
 

Janet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Sue: 另外,英语教学在过去10-15年,在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教科书、可选择的阅读材料、到授课策略,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如何看待这些改变给英语老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Janet:挑战有很多种,教学专业上的挑战,是我喜欢的;当老师做到一定程度,同时要负责管理,这个挑战也是一种,虽然会涉及很多人事工作,但依然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心性、眼界,思考问题的格局以及细致程度,我也会欣然接受。最大的挑战,现在孩子的英语水平比我们那个时候分化地更大,分化差别就会给教师造成课堂教学的困难,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孩子,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这个时代,对英文老师的要求也会更高了,我们有很多平台,无论电视、广播、公众号及音频,老师有更多机会展示他/她自己,但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立学校,有很多对老师的培训、展示、公开课等,对老师都是巨大的挑战。我个人就参与了一些展示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对教师教学上的成长是飞快的。我觉得这既是挑战,也会是一种机会。
对老师,机遇也是比过去多得多,因为我们现在能够接触到的英语的资料会更多,而且眼界会更大,对英文教学的看法也很不一样,这些都是很好的机遇。
Sue:刚才也说到,英语教学环境改变,包括英文授课老师的多元化,现在在英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特别在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英文课大部分都是由外教完成。你作为一位中国籍的英文老师,你如何定位中国英文老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Janet:国人对外教的重视程度很正常,但我觉得无论是中国籍还是外国籍的老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她是不是一个好老师,是不是能够引领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有进步,这才是评判最重要的核心点。外教,不言而喻,不论是从文化上,还是语言上,都有先天的优势,但好的外教真的数量很少。但相反,无论是从语言的能力,还是从教学的能力上,好的中教的数量非常多。所以我觉得中国英语教师的重要地位真的是不容忽视。
Sue:那你觉得什么是最好的中外教之间的配合和平衡,能够让英文教学最大程度符合中国学生英文习得的特点?
Janet:我觉得在现有条件下,中外教的结合是最有效果的。无论是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还是与家长的沟通上,中外教结合是最好的方式。在一土中学,我们也将采用中外教结合的方式。
Sue:那除了英文教学,在这之外,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
Janet:我觉得对一个人比较高的评价就是,她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这个有意思可以指风趣、幽默,但更多的,我觉得是一个人的爱好,一个人的思想。
对于我来说,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爱好。几日不读书,我就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而且有时候因为工作特别忙,带孩很辛苦等等原因,我确实有过不读书并且面目可憎的感觉和体验!我以前会比较喜欢偏人文类的书,比如诗词、小说、历史、艺术等等,在遇到我先生之后,受他的影响,我开始阅读科普类的书,发现别有一番天地。比如很多年前阅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对我有一种被启蒙的感觉。
除了阅读,音乐、逛博物馆、旅游、运动也都是我的爱好。我小的时候学了六年的手风琴,考到八级,那几年的学琴历程其实并没有让我疯狂地爱上手风琴,相反,我常常会和朋友开玩笑似的抱怨学手风琴,手风琴的风箱会让你夏天的时候左大腿磨掉几层皮,让你的左胳膊比右胳膊还粗!但是,学琴的经历让我热爱上了音乐。大学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因为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经常会去买最便宜的学生票,听一场一场的音乐会;还有博物馆,我曾经差点想去学习博物馆专业,还是读书的那些年,北京大大小小的文化、艺术展览,我几乎都没有缺席过,到现在为止,在国内外各地旅行时我一般第一个目的地一定是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我觉得这里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起点。
从当了妈妈以后,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看和育儿相关的一切书、纪录片、公众号,也特别喜欢和别人交流,去学习!
Sue:你如何去评价自己的性格?
Janet:我觉得我属于很随和、亲切的类型。当了妈妈以后,我觉得我是温柔而坚定的女人。哈哈,貌似给自己一个极高的评价。同时,我觉得我自己可塑性很强,属于非常open-minded(开放)的人。我会有比较高的同理心,很在乎别人的感受。课后我最新欢的是阅读,以及和有意思的人聊天,这两件事会让我觉得很幸福。
Sue:如何去看待你的原生家庭给你的影响?以及在你生命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Janet:当老师之后,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老师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对我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我最亲近的人,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很喜欢读书,家里有很多的书,这一点对我有很好的影响,我妈妈和我相处的时间更长,包括我学的所有的东西她的的陪伴和引导更多,她虽然不是老师,但更胜似老师。我在青春期,跟我妈是完全没有冲突地过来的。她是个特别擅长交流的人,会想尽办法让我去学习东西或做事,而不是会总用命令的口吻去居高临下让我做事情。她的思想也非常开放和前卫,也对我open-minded的性格影响很大。

Janet儿时练习手风琴

 
Sue: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现在在读什么书?
Janet:每一个阶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我的学生时代,最爱读的书是《红楼梦》,读了不下十几遍,各种版本。《红楼梦》和曹雪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直到现在,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最近这些年,更加多元化了。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人是吴军博士,他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方面的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无论是他写的关于教育的书《大学之路》,还是《智能时代》、《数学之美》,还有他在得到上开的一系列课程以及衍生书,我都有阅读和关注。他给了我很多帮助,虽未曾谋面,但是我非常敬重他。
现在在读的书,一本是洪兰老师的《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另一本是金雯的《被解释的美:英语的方法和趣味》。
Sue:有没有你最喜欢的电影?
Janet:作为曾经的伪文艺女青年,我非常喜欢看文艺片,但是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几乎很少看电影,改成纪录片了,BBC纪录片是我们家最常看的。
Sue:令你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
Janet:我觉得最自豪的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遇见我的先生后,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个女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看男人的眼光还是蛮准的!我和先生平时不论多忙,都一定会保持沟通和交流,既有生活上的关心,也有阅读、经历、或者工作上的分享。很多时候,他总能带给我很安心的感觉。
Sue:最后来聊一下你和一土的缘分吧,是什么让我们得以在这里相遇?
Janet:这也要感谢我的先生,是他的推荐让我关注到一土。我参加了一土的一些线下活动,关注一土的公众号,然后深深被一土的这些人和这里的价值观所吸引。我有一种感觉,在这里,一切都回归更加自然的样子,是教育该有的样子。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在得知我可能将离开现在这个既有名气又有保障的工作单位后,我的父母非常支持,他们觉得人生有挑战有收获,是极好的事情!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的确希望再一次挑战自己,我也希望去更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用英文教学该有的样子去教授我的学生。
Sue:来一土中学,对你来说也可以说是一次走出舒适圈后的创业之旅,你将如何规划未来一年、三年,以及更远的时间,在一土如何作出你认为的英语教学应该有的样子?
Janet:我想,我来到一土最初的1-3年,最想做的就是搭建起一土英语的课程体系,并顺利开展并践行我的英语教学,让一土中学部的英文课程走出自己的特色。
对于一土英文课程,我们将采取中外教结合的分层教学,每一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会有所区别。一土的英文课程比国内的教学大纲要求的会高,甚至会高很多,因为咱们国家的英文教学大纲考虑到地区差异,它的制定标准在国际上都比较低。我们依据学生的标准化考试以及综合考量写作及口语能力将学生分层,当然,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和自己的努力有进步,是会有分层调整的。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听说领先,阅读为重,多维浸润,学术与社交并重。并且我们会非常关注读写的教学。阅读除了阅读素养,比如英文阅读习惯养成的注重,我们也会关注英文阅读技能的培养。再比如,在写作方面,对于英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我们会带领着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真正搭台阶似的教给孩子英文写作,而不是模板教学。我们既要砸实包括词汇、拼写、语法方面的基础,也会特别关注到孩子思维层面的培养,英文到一定程度后,写作依然难以提高,那就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还有思维层面。所以对于英文水平已经非常好的孩子,审辩式的思维的培养、阅读深度的培养、不同文体的写作、学术英语都是我们引领和教学的方向。
Sue:非常感谢Janet和我们的分享。每次和一土的老师聊完后,总会不断加深和强化我作为一个跨界人加入一土这些年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认知,一个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真的是一件非常复杂和不容易的事,同时,正因为教育是在培养人,关乎我们的未来,所以又是尤为重要的;另一个认知,在我们所熟知的公立体系内,存在和大量对教育葆有热情、情怀和创造力的老师。虽然我们正在探索的这条回归常识的教育创新之路非常不容易,但因为我身边的这些“站得高、蹲得下”的一土老师,又让我总能对未来充满信心。
 
非常开心郭老师能加入一土,期待未来更多的合作,一起追寻教育该有的样子。

– END –
预告 | 一土中学「线上咨询会」
4月11日 上午10:00-11:00 面对面与一土中学创校团队交流 扫码进入咨询群了解详情

 一土中学(北京)咨询群

欢迎扫码加入

「申请探校」,请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一土中学,请在对话框回复「中学」

  

点一下,让我们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