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告诉你,为什么快乐也能学习好?

2019 年 7 月 3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07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在课堂上快乐得要“飞起”的孩子们。图片来自晨犀

内容整理:陶米

内容来源:一土一年级“小土豆”妈妈妍男撰写的调查报告《一土如何看待学习》、一土“与家长面对面”活动嘉宾分享,以及晨犀记录

 

能否既快乐又学得好?

创新教育下孩子的基础扎实吗?

 

根据几位“大土豆”(一土家长)发起的一项小调查,一土家长们对孩子在一土学习中所获取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是普遍认可和赞赏的。但有家长(包括外部家长)对一土孩子的学习也依然存有困惑,如文首提到的这两大高频问题。

 

家长认可的一土核心素养

 

我们从已经近距离接触过一土教育的几位家长(“大土豆”们)以及几位一土老师口中,听闻了一些教学故事,还收获了一些教学观点——一土的孩子们究竟怎么学习?学得效果又如何?我们分享给你,愿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好的状态,

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基本动力

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你是否有过把“学海无涯苦做舟”作为座右铭,用以激励自己刻苦勤奋学习的经历?比如写在某个小本本的首页,或是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置于文具盒打开时就可以看到的位置,甚或是用小刀刻在木质的桌面上……

 

我们这一代的不少成年人对于学习的记忆可能是“学习就是勤学苦练”,学习就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像快乐和学习本身就是矛盾的,快乐就不能学习,学习就不能快乐。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因追求快乐学习而闻名的一土孩子们,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土豆”们在教室里愉快地学习种植碗莲,近距离观察“生命”

一土的孩子们在教室里种花,在校园里寻找蚂蚁、蜗牛的足迹;还在课堂上玩扑克牌,跑进学校厨房做披萨;在突如其来的下雨天,孩子们跟随老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观雨活动……

 

与大地亲密接触的“小土豆”们,正在寻找小动物的足迹

数学课上的“卡牌游戏”说明

学校厨房里,“孩子们”正在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披萨,与“分数”交朋友

种花的孩子们因为一次失败的尝试体会到了“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大道理;观察蚂蚁和蜗牛的孩子们正根据观察记录,制定改善小动物栖息地的方案;玩扑克牌的孩子深刻地领会了数学中“估算”策略的运用,又在做披萨和吃披萨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真正涵义;观雨的孩子们受到“雨精灵”的启发,创作出灵动的诗句……

为蚂蚁朋友设计微型栖息地——孩子们的设计方案(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二年级“小土豆”们的诗作(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好的状态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基本动力。”转学到一土快一年的四年级孩子小致的妈妈说,“我确实感觉到孩子比之前更快乐。”

 

小致在期末展示中

 

据小致妈妈介绍,小致在前一所学校上到三年级时,当时为应战考试被要求反复地做题,运动及游戏时间大量被压缩,甚至连体育课都被文化课占据,当时的小致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的烦躁情绪。“一个孩子快乐了,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他想要了解这个世界,想要去探索自己。”小致妈妈说。

今年4月底,围绕一土本学期正在进行的“栖息地”项目制学习主题,三年级的一个班集体参加了“一土一路”研学营中的其中一个项目——厦门滨海与山林生物科考营,由主班老师带领,完成了一场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之旅。图为出发当天,孩子们在机场候机厅里安静阅读。 

 

在厦门观鸟活动中,孩子们有次几乎趴在了老师身上,急切地查看老师手机上打开的、他们在出行之前一起准备的关于鸟的信息。

 

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完全未知的,他们本身会比成人更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比大人更加如饥似渴。就像三年级创校班丫丫妈妈所说:“谁能在痛苦的情况下,保持一直学习的状态?能保持长期学习状态的人,往往是那些从学习中获得了莫大乐趣的人。

“快乐和学习本身并不矛盾,孩子在正向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并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小致妈妈说。

 

酒店露台的课堂:行走、学习两不误

未来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是知识的差异,

而是思考程度的差异

小调查结果也显示,还有不少家长对一土的学科标准和基础知识训练方面存在疑惑:有家长认为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与记忆不够;有家长认为孩子在作业过程中的小错误太多,但老师并不强调。于是有家长问:“孩子的基础扎实吗?

 

先以语文为例。不言而喻,识字、写字、拼音、查字典为语文的基础知识部分,也是低阶能力,阅读和写作为高阶能力。一土更看重用高阶带低阶,换句话说,写作能力不是写字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不应该被“不认识所有的字”,或“还不能完整用汉字写出所有的字”而制约。

 

事实上,我们发现,如果卸掉对生字词的畏惧,孩子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内驱力往往会被更大程度地激发。

(向左滑动查看)从左至右依次为一土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孩子的日记/作文(图片从晨犀记录里随机抽取)。

低阶能力与高阶能力是一种平衡,要允许孩子犯错,用高阶能力去带动低阶能力的发展。

 

“我们看到孩子对于学习所持有的兴趣,他不惧怕错误,也不惧怕写作。”一位二年级家长总结说。

一位二年级“小土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撰写的周记

 

所以,语文学科在教给孩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倾听、评估、思考、表达的能力。比如课堂上一个孩子朗读完课文,老师会让其他人来补充,表达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的评估能力。

数学大师陈省身也曾建议孩子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避免小错的训练上,那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相当于给土地施了10遍化肥,但带来的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损伤。未来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是知识的差异,而是思考程度的差异。

再以数学为例。

 

一次去动物园的外出计划因雾霾天气而耽搁。于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决定带领孩子们在教室里“逛动物园”。她把课本中的“租船问题”与动物园场景相结合,让孩子们从购买门票开始,一起讨论如何才是最省钱的方案,然后完全模拟真实场景——排队进门、入园观看各种动物(其实是照片)——看完动物想划船,于是诞生了“怎么租船最省钱”的一次讨论和学习。

 

孩子们在课堂上特别兴奋,也特别投入,课后反馈说很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

 

“对于我来说,我深知一旦知识离开了生活,那么它就只是一些书中的枯燥文字罢了,所以如何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永远是我重点研究的内容。”李老师在晨犀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除了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去感知“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一土数学学科教学还非常看重让孩子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科学地研究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

 

一位二年级“小土豆”在数学课上的笔记与反思

用“图画”来将思维直观化、可视化,是使抽象问题化难为易的绝佳方案(右图)。这也是一土数学教学的特色之一。

“一土的教学方式更多是引导孩子,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孩子们自己找到途径并内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扎实。”丫丫妈妈如是说。

 

一位二年级“小土豆”在阅读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之后,创作的“不一样的阅读笔记”

 

后记

 

对于“能否既快乐又学得好?”“创新教育下孩子的基础扎实吗?”这两个深奥的问题,我们并不期待用如此短的篇幅,去完整深入地加以解答。文中更多分享了一些在一土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教学故事,以及家长们切切实实的体会,希望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更真实和接地气的直观感受,并得出自己的答案。

 

关于学科学习的更多具体而深入的探讨,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后续分享。

 

最后,借用文中提到的“小土豆”家长妍男在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如果你曾经种过树,就应该知道丰盛的枝叶与树干下其实有比树冠更庞大的根系在支撑。孩子的成长就如同一棵树,幼年阶段,垂直根生长最为旺盛,第一次结果前就已到达最深处,之后开始向周围扩展,发展水平根。我们看不见树根,但它却是根本。有了幼年时期的深度,它才得以稳定地扩展自己的广度,知道往哪些方向生长才能在风雨和季节的交替中屹立不倒。

 

也正因为有了这坚固的基础,它才能在开花结果时充分寻找和吸收所需营养,成就自己;花落果满后继续休养、加固自己。树冠好比知识和技能,总要随着外界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更新。而良好的循环、再生及应变能力,所成就的不是一时的丰盛,而是一生的精彩。

 

无处不在的阅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