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认阿领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绿地刚发芽……

2020 年 12 月 2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09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来自彭彭。
作者:刘展。一土学校高年级部戏剧教师。

 

缘起

 
在一土学校高年级部学生们的眼中,圣露庄园是大家的“百草园”,同学们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户外综合课程。
 

 同学们在圣露庄园

 

在圣露庄园里,种着许多葡萄树,每一株葡萄树从发芽到结出满架的葡萄再到酿成葡萄酒,需要漫长的耕耘和等待。让每一名同学和家庭认领一颗葡萄树,是一土学校和圣露庄园送给小土豆们一份特别的礼物和祝福。
 

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和自己的小葡萄树一起茁壮生长的过程中,学会等待,学会与时间相处,而 18 个月后所酿成的葡萄酒也正是对这份成长的见证。
 
教育的过程中,也少不了仪式感。这篇文章要讲的故事,就是孩子们如何作为“学习的主人“,设计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葡萄树认领仪式。
 

正文
 
如今,距离那一场葡萄树认领的活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在“圣露”草坪上的美好夜晚、那些青春的、舞动的瞬间,以及那些在这场活动的设计、准备、落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压力和大起大落的心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在一土,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这场活动喧嚣过后,我也不禁问自己:“当初全身心投入到葡萄树认领活动是被什么驱动的?”
 
一方面,是源于自己的性格,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孩子们失望,我希望可以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展示、表达自己,并帮助他们把结果做的更完美一些,真正成全一场属于孩子们的活动。可以说,“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与学生们共同策划、执行整个活动的那口气。
 
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我参与一场学校活动最多的身份是主持人,老师会把流程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再去执行,写主持词、排演、正式主持活动;其次是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做策划人,但是活动大多会受限于一个“主题”和别的条条框框,目标则是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对同学们起到什么样的教育意义。而当我偶尔纯粹作为一名参会人参加学校活动时,又时常觉得和自己不相干。
 
现在,当我以一名老师的身份回看曾经的校园活动经历时,除了怀念当时和同学们为了一场活动,放学后留到很晚加班加点的热血青春外,也有了更多的反思,学校到底为什么要做一场活动?在给谁做一场活动?学校怎样办一场活动才会让所有或者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感?
 

我给出的答案是,学校要真正为学生们举办一场活动,应该通过活动的举办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认识自我、表达自我、与世界相连接的可能性。这么说听起来有些过于宽泛了,但是其实就是把活动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做主导者,老师则从“权威者“变成陪跑者和成全者。

 

 让学生成为这场运动的主导者 
 
说起活动,就离不开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是最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人。因此,最初向同学们发布活动时,我也给大家发了一张活动报名表,罗列了同学们可以报名的组别。  

  这样做不仅保证了每一名参与学生做的事都是他想做的,也能趁此机会,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建立学校最基本的“本领库”,让老师们快速了解学生们的“本领(skills)”,而每名同学的私人订制活动体验也从这张小小的报名表开始了。  
 
整理完大家的报名信息后,就开始了在楼道和自习室的“找学生之旅”。我和已经报名的学生进行具体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知道他们初期的想法和对活动的期待,同时,他们也会推荐自己的好朋友也加入进来:“老师,我知道 XXX 也特别喜欢画画,我能和她一起设计这个吗?” 
有时我也会问学生们:“你觉得你身边有哪个同学可以和你一起做这件事吗?”
 
于是,参与的同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而又因为和身边的同伴一起做着感兴趣的事儿,大家都特别干劲儿十足。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是关于乐队的主唱,其实乐队本来是没有主唱的,那天我在“自习室”和同学们讨论邀请函方案的时候,乐队的键盘手突然气喘吁吁的跑到教室来找我。
“老师,您能给我们乐队找一个主唱吗?我们需要一个主唱。” 
“没问题的,老师去试试。”
于是,我又开始了课间在楼道里的询问“XX, 你会唱这首歌吗?那你知道谁会唱吗?我们的乐队缺个主唱你能问问谁可以吗?” 
幸运的是,在同学们的大范围询问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我们的主唱,而且排练也特别顺利。
 

 
我们的开场音乐:小提琴、钢琴、大提琴合奏,是一个攒起来的节目。其实最开始报名参与活动的只有拉小提琴的同学,但是因为她刚刚开始接触,上台演出心里有些打鼓,我们就一起商量了合奏的形式。确定了之后,我们的小提琴手又找来了她的另两位也弹乐器的好朋友,来演奏钢琴和大提琴,于是才有了我们最终完美和谐的合奏。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学习到在和学生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适当的把一些问题抛回给他们,比如说:“那你愿意试着去找找可以一起合奏的同学吗?”而当这位学生变成了一个节目的发起者时,也就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
 
 肯定每名学生的劳动成果 

我们这次的活动有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包括邀请函、节目单和贴纸,其中邀请函就收到了四名同学的设计稿,为了肯定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不让孩子们做无用功,活动最终版的邀请函也是四个人的设计元素所集合的一个版本。

 
在设计之初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头脑风暴,商讨出我们的设计关键词和元素,如“成长、时间、葡萄、一土、圣露”,让他们有一个设计的方向,接下来就是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了。
 

 
贴画的设计也特别偶然,有一晚放学后,几个孩子留下来策划活动流程,大家聊天的时候灵感乍现——没准儿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贴画,在入园的时候发给大家贴在身上。说着就有一个孩子立刻用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在大家的一阵夸赞和头脑风暴后,当晚就有了贴画的铅笔初稿。
 

这个年级的孩子们的创意和想法,也更倾向于将它们用手画出来,而中间由手绘变为专业格式的电子稿再到印刷品的沟壑,就需要专业的设计师来填了。目标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保留并高度还原孩子们的设计。这样做是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一名同学的劳动成果,而且这也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和属于他们的自我表达。
而我也相信陪他们一起见证着自己的想法变成专业的电子设计稿,再变成印刷品分发到每个人手里的过程,就是为孩子们赋能的过程,起码给了他们话语权,一份信任,和一个“只要我想,事情就能做成“的信念。

 孩子们设计成稿的贴纸

如果大家翻看节目单会在下面看到很多名字,记录了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筹备和执行的同学们,这样做是希望能够让每一名参与的同学看到自己,并看到他的被看到。

邀请函内页插卡
 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并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我们常常讨论”内驱力“,讨论如何唤起学生们的内驱力。于我而言,就是给学生们机会去做他们擅长、认同且感兴趣的事,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最有代表性的是我们乐队表演的同学们,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报名参加活动。当我推开乐队排练教室的门去邀请他们时,他们说正在为 3 个多月后的圣诞节排练曲子,这次的活动太着急了,不知道能不能完成。虽然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决定一起试一试,而且为全校师生家长表演的机会也很诱人。
 
但第二天就是国庆假期,留给他们排练的时间只有返校后的那一周,但是他们都实在太爱自己的乐器和玩乐队了。那一周的几乎每天中午,他们都会早早来到排练厅排练,有的乐队成员甚至连午饭都没吃就来练琴,排练厅门口也总是围满了络绎不绝来看排练的人。
 
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周一的时候,我还在和他们一起讨论需要借几个谱架放谱子,结果到了周三,再说起谱架的时候,他们都摆摆手说:“老师,不用了!我们都会背了。”  
 

乐队的同学们中午早早吃完饭后来排练

另外一个演出奇迹组是舞蹈组,其实舞蹈这个节目也不在最初的节目单里,它诞生于国庆假期期间和各组组长召开的一个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放假期间的任务进度,我们召开了两次线上会议,在全体会议前一晚的组长会议上,绘画组的组长问:“老师,我们能有一个跳舞的节目吗?”“可以啊,如果你愿意组织一个舞蹈节目的话,当然好啦!”
 
有了这个想法后,还涉及到后续的确定曲目和找舞蹈组的其他成员,等这些全都定下来的时候,已经离正式演出只差三天了。尽管时间紧迫,但是同学们还是希望可以协调好时间,放学后一起排练,以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
 
发起舞蹈节目的学生的妈妈请来了专业的舞蹈老师来学校,为基本上零基础的同学们排练,从头教起。周三周四两天都从放学后练到晚上八点多,周四练完最后一遍,同学们一改前几天见到我时舞还没学会的愁容满面,都特别激动地和我分享最后一遍跳地多齐,其实他们才练习了两晚而已。
 
在这个 JK 女团舞蹈组中,有一名男孩子的加入,他没有因为自己是男孩儿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不好意思混在女生堆里,而是落落大方的一块儿排练演出。作为老师,会担心他被一些同学们的玩笑话伤害,所以在为他勇敢为自己所喜欢的事做选择而感到骄傲的时候,也会格外力挺他。很多事情本就不该被性别所束缚。
 

 
从乐队在四天的时间里记谱、磨合、完美的团队协奏,到舞蹈组的同学们用两晚的时间从零基础开始学舞并完美演出来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也就都展现地淋漓尽致了,除了站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所带来的吸引力之外,感兴趣想去做也成了他们主动把事情做成的原动力。
 

为了保证进度,哪怕是国庆假期期间,孩子们也举行了一次线上会议,共有20多名同学们参加,各组同学们分享了假期间自己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大家也都毫不吝啬对同伴们的夸奖和赞扬。

 
 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并及时有效地给出反馈、做出调整 
其实一开始在做活动策划的时候,我自己是期待可以和孩子们做一场秋日午后音乐会的,大家坐在如诗如画的圣露庄园的草地上一起欣赏秋日美景和音乐。
 
但是根据报名表的反馈来看,报名音乐的同学寥寥无几,反而对视频拍摄和制作感兴趣的同学们最多,为了让同学们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展现和获得更有参与感的活动体验,于是在和老师们商讨之后,决定将视频作为活动的亮点和主要呈现形式。也因为放映光线需求的缘故,将仪式表演调整到了当天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另外一个我有预期的环节是仪式表演最后的大合唱,本来构想的是希望孩子们在台上领唱一首有年代感的老歌,家长们也可以参与进来。但是在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希望可以唱一土学校的校歌——ETU WE LOVE YOU。于是才有了排练合唱时校园里传出的优美歌声和活动当晚动人的、孩子们陶醉其中的合唱时刻。
 

 
成人总是站在老师、教育者、学校的角度,给孩子们提前规划很多事情,并预设他们的反应,但其实这些所谓的“权威者”的身份都不能真正地为孩子们发声,而当我们去听到他们真正的需求并予以回应的时候,才是真正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们的时候。
 

 

写在最后

“今晚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可以成全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陪他们一起把他们想做的事儿做成,会记得他们纯净的眼睛和真诚的笑容,也始终记得两年前读大学时在 iv 小学看到的那句话:“It’s not enough to prepare our children for the world; we also must prepare our world for our children.”这是活动结束当晚我分享在朋友圈的一段话。

 

筹备活动的过程是焦灼且疲惫的。但是当看到孩子们为筹备活动忘我的全力以赴时;当活动当晚有学生跑过来抱着我说“谢谢 Echo 老师组织这次活动,今天晚上我很开心”时;当同学们在微信群里互相表达感谢和祝贺说“今晚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台演出,我很开心”时;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里晒当天的活动图片并配文说“我真的爱上一土啦”时;当活动结束后的周一有好多个学生来跟我倾诉他们心里的空落落,并期待下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时。我知道我们确实为孩子们办了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那些孩子们彼此看见、彼此支持,并一起圆梦的经历,也一定会成为将来持续滋养他们生命的源泉。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而我也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见证孩子们把他们想做的事儿做成。当然,这也离不开“造梦工厂”学校和所有参与进来的老师无条件的支
 
不仅仅是老师,还有许多高年级家长们的鼎力支持,那微凉秋夜中100碗由家长亲手烹制的热腾腾的米线,家长带来的五花八门的可口茶点,还有家长志愿者小组各种忙碌的身影,都成为那个夜晚真实而温暖的记忆。
 
大家都是心中有梦和爱的人,所以才愿意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圆梦。
 

最要感谢的,是圣露庄园,在喧嚣的都市中,为孩子提供了这样一片美好的地方,让孩子们得以将学习延展至教室之外更广阔的天地,感知四季更替,构建人与自然万物更紧密的连接,学习本就该无处不在。并且,让我们得以用葡萄种植为载体,共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实现学科融合的项目制学习的课程。
如果问我,希望这次活动给孩子们留下来些什么,我会说是一种可能性,和相信想做的事儿一定会做成的信念。希望他们在长大后的某一天,想起来十一二岁和同伴们平地而起自主筹划、执行的这场葡萄树的活动时,还依然充满着干劲儿和无限对生活的勇气。
 
说回我自己,当初之所以踏上教育之旅,是因为被一句话深深打动:“It’s not enough to prepare our children for the world; we also must prepare our world for our children.”是的,让孩子们做足应对世界的准备是不够的,而作为成人,也要为孩子们准备好一个世界。关于世界的事太过庞大和遥远,但是可以从一场把主动权还给孩子们的校园活动开始,茁壮生长。
 

–  END  –
 
推荐阅读

中学阶段什么最重要?大咖这么说

 
 

为了设计课程体系,这位中学校长画了一棵树……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的人生巅峰,只停留在他们大学的排名。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点赞、转发、在看 | 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